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 【臺灣裝幀藝術始祖】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 【臺灣裝幀藝術始祖】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 【臺灣裝幀藝術始祖】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 【臺灣裝幀藝術始祖】 臺北高校(臺師大前身)學友會創立的《翔風》會刊,自1 926-1945年共發行26期,有16期封面是由鹽月 桃甫繪製設計。《翔風》是以發表文學創作為主的藝文刊物 ,博物學家鹿野忠雄是臺北高校第一屆高校生,在學時期即 在《翔風》發表了多篇山地踏查的探險紀錄。 除了日籍師生發表作品之外,臺籍學生如辜振甫、邱永漢、 王育霖、王育德、黃得時…亦常於《翔風》發表論文、小說 、詩文、遊記等作品。 這次梅樹月也展出了借自臺師大「臺北高校資料室」所收藏 唯一的一冊《翔風》第8號,另有臺北高校尋常科刊物《翠 榕》,還有借自國立臺灣圖書館的《翔風》合訂本原件,及 南天書局提供的復刻版《翔風》。 《生蕃傳說集》內頁插畫 鹽月桃甫│太陽征伐│1923 《生蕃傳說集》封面裝幀設計 鹽月桃甫│排灣圖騰│1923 【臺灣裝幀藝術始祖】 2018梅樹月主題人物之一的「鹽月桃甫」,是近代臺灣美術設計史上,最早從事書刊裝幀設計的畫家之一。 1923年出版的《生蕃傳說集》,迄今仍是研究臺灣原住民神話傳說的重要著作,其封面及內頁的原住民圖騰版畫,是臺灣首度出現的原住民神話傳說題材插畫作品,而這正是出自鹽月之手。 策劃主導《民俗臺灣》編務的民俗學者池田敏雄也因《生蕃傳說集》的亮眼成就,推崇鹽月桃甫是「臺灣裝幀藝術的始祖」。 鹽月桃甫亦是「造書鬼才」西川滿就讀臺北一中時期的老師。西川滿受恩師影響深遠,兩人亦師亦友。西川滿還曾在自傳中提到,與鹽月相遇「為我的領域新添一頁」;鹽月堪稱是造書「祖師爺」! 而以「蕃人繪畫者」著稱的鹽月桃甫,在臺灣時期的書刊裝幀設計,亦偏好以「原住民」為素材;其表現的形式,則以手繪風格較木刻版畫為多。 由於鹽月經手設計的書刊,有不少是屬於官方或半官方出版的期刊,發行流通管道較受侷限,因此較不為一般民間所收藏。今年梅樹月,李梅樹紀念館特地向國立臺灣圖書館(前身為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圖書館」)、師大圖書館「臺北高校資料室」、南天書局發行人魏德文先生、收藏家郭双富先生等...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白狗番 v.s. 霧社番】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白狗番 v.s. 霧社番】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白狗番 v.s. 霧社番】 2018梅樹月系列文稿【白狗番 v.s. 霧社番】 【白狗番 v.s. 霧社番】 這兩件作品〈橫顏〉與〈霧社〉,都是日治時期活躍臺灣畫壇的日籍畫家鹽月桃甫所繪,並將其贈送給李梅樹,後為李梅樹紀念館長年保存;直至數年前,其中之一的〈霧社〉,才轉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 兩件作品中,〈橫顏〉畫作背面的畫框上以日文註明為「マシトバオン」(馬細道邦社),與鹽月出品於1930年第四回臺展的〈馬細道邦姑娘們〉為同時期之作品,同屬1930年10月27日「霧社事件」爆發前所繪。馬細道邦社位於今南投仁愛鄉發祥村,屬於泰雅族「白狗番」,與鄰近的「霧社番」是宿敵。 另一件畫題為〈霧社〉的作品,鹽月桃甫在畫作上的署名旁標註創作年代「1934」,為「霧社事件」爆發四年後所繪;這也是鹽月較少見的男性原住民繪畫作品。 而在1932年,「霧社事件」發生後的兩年之後,鹽月桃甫以一幅描繪霧社事件原住民母親在毒瓦斯瀰漫中護衛稚兒的巨作〈母〉,深切表達出人道色彩的反思力量,也成為近代臺灣繪畫史上少見之反映此帝國殖民統治悲劇的重要作品。可惜的是,〈母〉這件鹽月「巨碑式」作品已佚失不存了。 鹽月桃甫曾於1935年秋天受李梅樹之邀,與臺展其他審查員一同來到三峽李梅樹自宅,成為李家的座上賓。或許就是基於此等情誼,鹽月送了兩張畫〈橫顏〉與〈霧社〉給李梅樹。 而鹽月桃甫當年將此二件分屬霧社事件前、後所繪,且互為「敵對番」的油畫作品同時送給李梅樹,究竟有何用意?或是有其特殊意涵?目前尚未可考,有待進一步的研析或解讀。 無論如何,兩件作品已於2018梅樹月展覽中再度「重逢」了!! 為了今年梅樹月的展覽,李梅樹紀念館透過多方管道接洽,努力邀集仍殘存散逸各角落的鹽月在臺時期作品齊聚一堂,還特地跨海向鹽月家族借了兩件作品來臺展出,總共有15件鹽月桃甫原作,同時在李梅樹紀念館展出,這其中也包括國美館典藏的這件〈霧社〉,在多年之後,終於「回娘家」了! (文中對於原住民有時使用「番」字,為當時候使用之語意,並無不敬之意。) ※ 2018三峽「梅樹月」:03/17-04/29 ※ 2018三峽「梅樹月」手冊線上版: https://g...

【2018梅樹月展覽預告】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2018梅樹月展覽預告】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2018梅樹月】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鹽月桃甫 × 顏水龍 × 李梅樹 × 高俊宏 作品展﹞ 今年梅樹月,李梅樹紀念館以日治時期活躍臺灣畫壇、但戰後卻幾乎遭到歷史遺忘的日籍畫家鹽月桃甫,作為整場展覽的策展源頭。 在日治官辦美展中扮演推手及重要角色的鹽月桃甫,除了積極主張「南國色彩」之外,他以臺灣原住民為題材的繪畫創作,更成為其生命中的重要標記。 鹽月雖身為日本人,但在1930年「霧社事件」爆發後,他以一幅原住民母親在毒瓦斯煙霧瀰漫中護衛稚兒的巨作〈母〉,深切表達出人道色彩的反思力量,也成為近代臺灣繪畫史上少見之反映此帝國殖民統治悲劇的作品。 由於鹽月桃甫在臺時期的重要作品大多已佚失,李梅樹紀念館透過多方管道的接洽,努力邀集仍殘存散逸各角落的作品及文物齊聚一堂,並特地越洋向日本宮崎縣的鹽月後代家族,借了兩件鹽月戰後作品來臺展出。 除了回首鹽月作品之外,也將展覽對象擴及臺籍前輩畫家顏水龍、李梅樹,及當代藝術家高俊宏。 顏水龍是日治時期與原住民繪畫最有淵源的臺籍畫家,也是第一位深入蘭嶼調查及寫生的臺籍畫家;他不論是在日治時期或是戰後,皆持續關懷原住民文化,並創作了為數眾多的相關作品。 1982年5月,被蘭嶼達悟族人視為「惡靈」入侵的核廢料貯存場第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展開核廢料的接收作業,顏水龍為達悟人深感不平,因而畫下一系列「反污染」寓意畫;在仍處於黨國戒嚴體制下的年代,他以溫和而堅定的表現手法,聲援長期處於島國邊陲地域的劣勢原住民。 今年梅樹月展覽,將展出顏水龍蘭嶼系列為主的原住民繪畫(包含上述之反污染寓意畫),另有他早年旅法時期作品,及晚期描繪臺灣風土之作。 李梅樹作品,則是展出當年出品於臺、府展之多幅油畫,透過作品本身透露的訊息,試著探索臺灣近代美術在官展引領及時局影響下,臺灣西畫家的作品風格走向。 當代藝術家高俊宏〈大豹:溫帶的邊界〉系列作品,乃是以原居於三峽山區的泰雅族在日治初期爆發的「大豹社事件」(約1900-1907),作為其踏查追索與深入探究的歷史場景。而「大豹社事件」正有如臺灣北部的「霧社事件」,然其事件之規模與慘烈程度更不下於後者,但卻因大豹社的消失而隱沒於歷史當中。 藉由高俊宏作品返回至當年大豹社傳統領域所在地的三峽,...

2018梅樹月盛大開幕

2018 三峽梅樹月 泰雅古調中歡樂開幕 2018梅樹月 邁入第七年的三峽梅樹月,今天在李梅樹紀念館舉行開幕活動,由安溪國小藝術深耕陶笛團隊以及三角湧弦樂團,帶來一首首動人的曲目 ,來為今年梅樹月活動揭開序幕。最後,還特別演奏泰雅族古調《歡樂歌》,穿著傳統服飾的主持人也隨著樂聲悠揚,帶領來賓手牽著手「巡禮」館內特展,場面非常熱絡。 主持人表示,今年梅樹月主題為「與土地共振」,特別展出日籍畫家鹽月桃甫( 1886-1954 )的創作,其中尤以描繪泰雅族原住民圖像為大宗,所以在開幕活動中演奏泰雅族古調《歡樂歌》別具意義。 鹽月桃甫是第一位將早期日本油畫技巧與素材引入臺灣的美術教育家,也是催生日本時期官辦「臺灣美術展覽會」的創立者之一,更是日本時期描繪臺灣原住民圖像的「先覺者」。 然而在其返回日本以後,大部分留在臺灣的作品卻因逢天災人禍等因素損毀或佚失,於是透過學者專家們的協助,廣泛邀集散逸於臺灣各地的鹽月作品共聚一堂,分別向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順益臺灣原住民族博物館、李澤藩美術館等全臺各大藝文館所借展相關藏品,更特別的是,李梅樹紀念館也特別跨海向鹽月桃甫的後代洽借其返回日本後的創作來臺展出,於是今年梅樹月是戰後至今在臺灣最完整的鹽月桃甫紀念展。 今年的梅樹月展覽於 3 月 17 日起至 4 月 29 日止,在李梅樹紀念館以及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總區展出,而相關藝文活動也相當豐富,除了有多場室內講座及戶外踏查,在 3 月 24 日晚間還將於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辦「 2018 梅好時光─李梅樹紀念音樂會」,邀請國際級音樂家用樂聲向臺灣前輩藝術大師致敬,邀請大家一起來三峽,和土地共振吧! 2018梅樹月 【與土地共振】0317~0429 展點資訊 【 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 李梅樹紀念館 (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 鹽月桃甫〈追憶,南國的色彩〉 顏水龍 〈 原鄉‧日頭‧本土情〉 李梅樹 〈 日治官展下的探索與回顧〉 高俊宏 〈 大豹:溫帶的邊界〉 開放時間:即日起至四月二十九日,每日10:00~17:00,逢周一休館。 【 斯土容顏-畫筆與鏡頭下的跨時代對話 】 — 國立臺北大學大...

20180317 2018梅樹月【與土地共振】 開幕活動

2018梅樹月 【與土地共振】20180317~20180429 2018梅樹月 【與土地共振】 將於3/17盛大開幕! 特別邀請安溪國小藝術深耕藝術陶笛團隊與我們一起共襄盛舉 歡迎各位朋友一起來到 #李梅樹紀念館 為這一年一度的藝術聯展拉開序幕吧! 2018梅樹月【與土地共振】 開幕活動 時間:20180317 下午兩點 地點:#李梅樹紀念館 *2018梅樹月展覽期間 李梅樹紀念館開放免費參觀! 2018梅樹月 【與土地共振】 時間:20180317~20170429 展覽主題: 【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李梅樹紀念館 - #鹽月桃甫 [ 追憶,南國的色彩 ] - #顏水龍 [ 原鄉‧日頭‧本土情 ] - #李梅樹 [ 日治官展下的探索與回顧 ] - #高俊宏 [ 大豹:溫帶的邊界 ] 【斯土容顏-畫筆與鏡頭下的跨時代對話】@國立臺北大學 李梅樹 x 呂基正 x 陳澄波 x 梁正居 x成福國小 作品聯展 主辦單位:李梅樹紀念館 | 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 合辦單位:國立臺北大學 | 臺北聯合大學系統 指導單位:文化部 | 教育部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協辦單位/個人: SHOCK三峽客地方媒體、日本宮崎縣立美術館、王淑津、李宗哲、李澤藩美術館、邱函妮、亞洲藝術中心、南天書局、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郭双富、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黃琪惠、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三峽區成福國小、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美術館、蔡桂鳳、顏千峰(顏氏家族)、鹽月光夫(以上一筆劃排序) 贊助單位:天美藝術基金會、康百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三峽區公所、新北市三峽區長福平面停車場、新北市三峽區龍恩里辦公處 #2018梅樹月 #三峽 #藝術 #展覽 #免費參觀 #前輩藝術家